了解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相關新聞資訊發揮群體優勢、創造更大生產力、實現規模經濟而形成的經濟聯合體。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電池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心臟”,但目前電池性能感覺還是有點“不給力”。這個“不給力”嚴重一點說的就是電動汽車的心病。不過這個問題在未來可能會迎刃而解。這不,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近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它也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產能整合大幕再度拉開 動力電池組建“國家隊”
日前,動力電池戰略發展研討會暨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政策暖風頻吹疊加行業高景氣度,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廣闊。6月20日,工信部公示了第四批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目錄。日韓企業雖未進入“第四批”目錄,但國產企業進入數量超過預期,這顯示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景氣度依然會高漲。
盡管2015年底“搶裝”行情提前透支部分需求,2016年1—2月份我國仍實現新能源車生產3.79萬輛,銷售3.57萬輛,同比增長1.7倍。預計今年全年在政策大力扶持和2017年補貼退坡的刺激下,新能源產銷量仍將大幅增長,全年有望實現50萬輛規模,從而繼續拉動對電池材料需求的增長。
業內普遍預測,截至2020年動力鋰電池投資規模1655億元,消費鋰電池142億元,儲能鋰電池360億元,合計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紤]到動力鋰電池產業政策,可穿戴設備及VR產品對消費鋰電池的進一步帶動,以及儲能鋰電池技術突破價格下行帶來的新的市場空間,預計鋰電池自動化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超預期。
而2015年動力鋰電池出貨達到約15.5GWH,結合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的預估,預計2016年電池出貨將達到22.6GWH。2015年底全國動力鋰電池產能20GWH,目前需求堅挺、而產能釋放預計在2016年下半年。
寄望新能源汽車產業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
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中國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肩負著凝聚創新力量,打造新型載體,支撐制造強國建設的重大使命。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的成立,是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標志。
當前制造業創新體系和創新模式正發生三項深刻變革:創新載體從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的協同創新網絡轉變,創新流程從線性鏈式向協同并行轉變,創新模式也由單一的技術創新向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轉變。
制造業創新中心要解決的是面向行業的共性技術,希望通過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彌補技術創新鏈條上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缺失環節,解決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問題,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業協同創新網絡和平臺。
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分析,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聚焦動力電池,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這說明國家對作為新經濟典型代表產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寄予厚望,希望在傳統的汽車產業下滑后它能培育新的經濟動能。資料顯示,我國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和產業體系,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7.9萬輛,居世界第一位。
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專家組組長干勇院士表示,創新中心主要是集中創新能力和高端研發團隊,在動力電池核心共性技術上進行突破,彌補中國與國外的差距。
動力電池技術成發展重點
據公開資料,國內動力電池主要為磷酸鐵鋰電池或三元電池。而三元電池比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標準電壓更強、電芯占空間更少。同時作為電動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三元電池的續航里程和儲能強于傳統鋰電池,鋰電池每月衰減3%的電量,而三元電池反復使用后每月衰減力度僅為1%至2%。近期已有多家國內主流汽車廠商表示已生產和使用三元電池。
從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來看,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已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而作為電動車必備的動力電池需求量也已水漲船高。目前,三元材料較多應用在乘用車領域,作為三元電池的主要需求端,多款車型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的同時,對國內三元材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此前科技部發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明確表示,轎車動力電池到2020年單體電池指標達到350Wh,系統達到250Wh以上。工信部預測,2018年三元電池的出貨量有望首超鋰電池,成為續航電池的主流材料。三元電池產業有望迎來加速增長,進一步占領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
干勇對此明確指出,根據目前產業技術攻關趨勢,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動力電池系統能力比有望達到250Wh/kg,成本有望下降至1元/kg,這意味著在電池體積大幅縮小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將普遍增加至400到500公里水平,而成本也將大大下降。
鼓勵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目前動力電池的技術性能和生產成本,還難以支撐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在市場上進行競爭,對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的依賴性很大,長遠看是不可持續的?!痹诮张e行的動力電池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新能源汽車能走多遠,最終取決于動力電池。需要通過實現動力電池技術革命性的突破,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辛國斌指出,多數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各種技術路線不是對立的,而是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有不同的市場定位。因此,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多種技術路線共同發展,百花齊放,充分競爭。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以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探索先進適用的產品。
以現有的鋰離子電池技術路線為例,辛國斌建議,要立足當前,不斷提升電池綜合性能,持續降低成本,努力實現到2020年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每公斤350瓦時、成本降至每瓦時0.6元的目標;另一方面,要考慮長遠,抓好新體系動力電池研究,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整體性能和成本都要優于傳統汽車。
對于社會關注的安全問題,辛國斌提醒,“動力電池發展只有以安全為前提,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才有價值?!彼赋?,動力電池的技術突破必須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努力尋找先進性和經濟性的平衡點。一方面,要提高現有工藝裝備水平,加強安全保護技術研發,綜合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對于性能先進,但是安全隱患大的產品,要通過使用高安全性材料或添加劑、完善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策略等方式改善安全性能,通過完整的安全驗證體系后,再進行推廣和使用。
(參考資料:中國證券報、人民政協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證券報、經濟參考報)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